截至2025年6月30日,电力设备板块实现涨跌幅-0.67%,同期沪深300实现涨跌幅+0.03%,行业跑输沪深300指数0.70pct。细分板块来看,光伏设备板块实现涨跌幅-12.67%,风电设备板块实现涨跌幅+10.37%,电网设备板块实现涨跌幅-0.46%,锂电池指数实现涨跌幅+16.52%。板块对比来看,2025年以来走势表现锂电风电电网设备光伏。
需求侧:内需装机节奏前置,外需欧洲、中东等贡献增量。2025年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97.85GW,同比+150%。本轮抢装潮的核心驱动是2025年136号文政策规定,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可享受“差价结算机制”保障收益。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需求300GW左右,推算2025年H2装机空间约100GW,与上半年相比装机节奏将放缓。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将达600GW,受益于全球多数国家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布局与实现净零碳排目标,如德国政府宣布投入1000亿欧元推动气候与经济转型、中东近年来持续加大光伏产业扶持与补贴力度,全球需求仍有望维持稳定成长。
供给侧:新技术将重构供给,关注BC与无银化进展。光伏主材各环节的同质化使得行业快速扩张后价格大幅下滑,光伏供给侧改革需政策引导与技术迭代共同发力,改变制造属性大于技术属性的局面是重构供给的根本出路。提效方面,隆基BC2.0、晶科Tiger Neo等高效产品较常规组件溢价超15%,BC电池2025年产能预计达到100GW。降本方面,银浆占光伏组件非硅成本50%以上,银价攀升叠加行业进入出清关键时期,当前铜价约为银价的1/100,是理想的降本替代方案。当前贱金属浆料主要分为银包铜浆和纯铜浆路线年以来技术方案验证加速,已实现小批量试产与订单交付。我们测算,假设2030年光伏总需求为1TW,BC路线%,铜浆路线%,对应BC用纯铜浆/铜粉需求达到15000。
固态电池产业链及关键材料体系发展趋势: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核心是将电解液+隔膜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宽温域等优势。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发展的过程中,材料端固态电解质是最为核心的环节,正负极材料向高压高密度方向升级迭代,同时在正负极中需要添加导电剂以降低电极内阻、提升电子导电性。在制备工艺上,全固态电池引入了干法电极、等静压等新技术,因此需要新增干法电极设备、等静压设备、高压化成分容设备,升级叠片设备。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事件驱动向产业落地驱动;2)设备、材料体系收敛,硫化物电解质和干法工艺逐渐成为共识,前后段的协同优化不断突破;3)应用端进展加速,订单落地节奏快于预期。车端普遍预计全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设备先行中试线陆续交付,低空场景为固态电池打开新市场,电池订单可见度提升。据高工锂电,固态电池已有产能超过15GWh,规划产能超过400GWh,固态电解质投产产能超过1GWh,规划产能超过10GWh。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10GWh级别的出货量,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工程化量产的逐步实现以及下游应用的验证完成,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8年进入GWh级应用阶段。
投资建议:行业方面,展望2025年H2,电力设备行业有望延续积极趋势,光伏供给侧过剩产能有望逐步出清,电池技术升级有望带来新机会。固态电池作为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下一代电池的重要保证,下游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拉动,产业趋势确定性强。随着固态电池量产渐行渐近,行业有望迎来密集催化,相关材料及设备有望深刻受益。维持电力设备行业“推荐”评级。
个股方面,光伏板块,建议关注1)主产业链龙头隆基绿能、爱旭股份、通威股份,辅材中信博等;2)受益于无银化的博迁新材、聚和材料、帝科股份;3)盈利性较强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固态电池板块,建议关注1)固态电解质及上游,关注卤化物氧化物-三祥新材、上海洗霸、聚合物冠盛股份、硫化物厦钨新能、恩捷股份、容百科技等;2)负极环节,关注上海洗霸、英联股份等;3)导电剂用量增加,关注碳纳米管天奈科技、道氏技术等;4)设备有望率先放量,关注整线设备先导智能,利元亨,赢合科技,前道设备纳科诺尔、宏工科技、华亚智能等。5)电池环节,关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金龙羽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重要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海外贸易保护政策,行业竞争加剧,第三方数据统计错误导致的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等。